山西路社区书记姚丽萍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党员是冲锋陷阵的先行者。姚丽萍同志作为山西路社区党委书记,带领社区社工积极响应上级防控部署,第一时间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肆虐的病毒疫情,她从大年三十开始与值班社工一起率先投入到社区防控工作中,起早贪黑。他们挨家挨户张贴防控疫情的告知书,编辑关于抗击疫情的文字发送居民微信群,还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抗击疫情宣传标语……从宣传发动、排查摸底、上门监测、卡哨站岗、悬挂横幅、搭建岗亭、落实措施,及时检查,各项工作她都亲力亲为,处处以身作则,将使命放在心,将责任扛在肩,力争做到社区防疫全覆盖,无盲区。
受疫情影响,社区工作人员自1月27日起全部取消休假,准时到岗。她第一时间组织社工做好湖北返宁人员摸排、登记、上报工作。为做好疫情防控,她还带头在值守点值守,逢车必查、逢人必检,严格遵循“三个不准”、“三个必须”、“三个一律”要求,严密排查小区里的每一户居民,详细登记每一位进入小区的居民。对于不理解的居民,她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做通思想工作,发放出入证,落实“健康码”的推广使用。同时,还做好重点区域返宁人员的信息摸排,确保网格内无“漏网之鱼”。
山西路社区有辖区住户4441户,其中出租户占比大,外地返宁人员多,人口形势复杂。随着疫情的蔓延,山西路社区居家隔离人员多达三十户,作为“五包一”社区工作人员的她经常要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量体温、送物资等,山西路社区老旧小区多,且都无电梯。除了忙于琐碎的日常工作,她每天还经常要爬好几处高层楼梯,有时累的实在腿脚发麻,体力不支时,她就倚着墙壁稍作休息,而后又继续投入到抗击疫情中来。
在社区防护物资紧缺的时候,她舍不得多用一只口罩,常常一只口罩要省着用两三天,但是却把自己家的口罩、手套、消毒凝胶等物资带来社区,给社工和志愿者们使用。在值守点急需额温枪的时候,她也跟着急的常常失眠,想尽可能获取额温枪。一方面她筹划发布借物通知,希望好心居民能借出家里闲置的额温枪,另一方面她联系一切可以联系到的药店等途径购买额温枪。随着值守点的增加,山西路社区急需招募志愿者,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她竟然把自己的老公和上大学的女儿全都喊到社区来做志愿者。
姚丽萍说,眼下,疫情防控已经到了最吃劲的关键时刻,作为党员干部,她有责任,有义务,冲锋在前,带头履职,她相信,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同心协力,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她的带领下,山西路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不叫苦不叫累,秉承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疫情期间,已经对辖区居民进行7轮排查,姚丽萍既是冲锋者又是指挥者,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动人篇章。
观音里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李爱华
李爱华作为一名做了20年社区工作老书记,积极响应上级的防控部署,守土有责、履职尽责,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社区党委书记的责任和担当。
防疫工作大于一切:一家五口人,自己是社区书记,丈夫是公安民警,儿媳妇是社工,三人均早出晚归在战疫一线工作,3岁的孙女只能交给在他们看来平时带娃最不放心的儿子来带,日常伙食全靠速食或外卖,小孙女一个月没有吃到奶奶做的饭菜,日渐消瘦,天天哭着要奶奶,一觉睡醒看不见就要进行视频,她只能含泪婉言哄着……2月2号是李爱华与丈夫结婚30周年的纪念日,他坚守在公安岗位上,她在社区守望岗位上,没有鲜花、没有礼物、甚至没有一顿像样的晚餐,他们互致短信问候,又匆匆回归岗位上。
群众生命重于泰山:接到防控要求后,李爱华迅速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30余人,入户走访,进行地毯式排查,就为了早点发现问题、早点控制疫情。观音里社区常住3478户,9000余人,还有很多出租户和外来人口,有酒店式公寓、有商务楼宇、有集体户、群租房等等,情况复杂、排查困难,为了让工作更加全面而细致,让社工们少走弯路,她结合了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的工作经验,时常半夜构想工作思路,起早贪黑,把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小喇叭宣传、入户排查、楼宇巡查、高龄独居空巢老人的服务、重点居家隔离人员的管控等等,事无巨细,她总是和社工们说,“群众的生命重于泰山,我们做社区工作,按照上面的要求要守土尽责,摸着自己的良心要为居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负责”,并鼓励大家要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打赢这场防疫战。
逆行作战迎难而上:防疫工作开始以来,观音里社区有30户44人接受居家观察,有重点疫区的、有关注地区的、还有日韩归来的,每次上门核查,李爱华总是第一个冲锋在前,以身作则,连续30多天连轴转的工作,已过天命之年的李爱华体力早已透支,发起高烧、头晕目眩,但她没有退缩半步,短短半天的休整后又投入到一线工作当中,用实际行动来培育引导社区年轻社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疫情不退,防控不停”,在她的精神力量感召下,观音里社区“防疫”工作井然有序,全体工作人员团结有力,李爱华和社工们一起用辛苦换平安,为辖区的群众保驾护航!
挹江门街道丁山社区党委书记陶艳红
陶艳红,是挹江门街道丁山社区党委书记。疫情开始后,陶书记团结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党员群众,认真履行社区第一责任人职责,织密组织网,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通过多渠道宣传、拉网式排查、发动居民提供信息,第一时间守住疫情输入的关口。
自疫情发生一个多月来,陶艳红每天坚守在防控第一线。组织网格员对社区进行了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先后完成了5轮对社区所有住户的摸排,并向居民们耐心讲解防疫的重要性和防护措施。经过科普宣传,居民们的恐慌心理得以缓解,都自觉戴口罩,减少外出活动。她熟悉了解每一位重点地区和关注地区来宁人员的情况,精心安排“五包一”居家观察,时刻关注他们的体温变化,确保疫情防控战“不留盲区”。
为了方便联系,陶艳红还为社区内武居家观察人员建了一个微信群,除了每天在群内收集体温信息,对于居民们的买菜需求,她也会尽力满足。白天一个接着一个单元楼的跑,到了晚上,还要把排查的情况汇总登记,基本上来不及赶回家吃上顿热乎饭。除夕那天是她的生日,她却在入户排查和登记报表中忙个不停,一碗泡面就是她生日餐。
面对困难陶书记挺身而出、主动担当,冲锋在一线,冒着危险,深入走访居民家中,仔细摸排,特别是对于重点管控人员,她冲在最前面,每天上门询问情况、测量体温、做好记录,确保在岗在位在状态。防疫期间,她及时阻止了离宁湖北地区人员近期返宁计划,为武汉来宁游客安排“爱心宾馆”,全力保障居家观察人员生活,关爱赴武汉医务人员家属及困难居民,全力服务好因疫情受影响的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疫情发生后,陶艳红书记在辖区科学布局,始终坚持共建共治、群防群控,全力织密抗击疫情的防护网,在她的号召下,辖区内企业、社区党员、居民纷纷志愿参加抗疫战线,共同守住卡口。紧密携手共建单位与两新组织国致集团党支部团结协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守护辖区群众安全。
“战疫”前线,陶艳红书记成为了辖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领头羊”的责任担当,时刻守护着社区每一户居民家庭的平安健康。
江滨新寓社区书记钱融融
除夕夜疫情防控指令,作为社区第一责任人,钱融融冲锋在前。为了把在本社区居住生活的人和家庭稳住、控住、安抚住,为了和即将蔓延的疫情抢时间,她和社区主任带着社工,带着网格支部党员志愿者对辖区家庭进行排摸、对年前武汉返宁人员建档造册。连夜召集并召开了网格支部、党员、物业、自管小区等会议旨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建立了由街道领导、联系科室、社区班子成员、网格支部、物业、自管小区的工作和联系制度,成立了新冠防控指挥部,互相鼓励,互相加油,并肩作战在疫情一线,用行动开始属于他们的“最美逆行”。从1月23日晚上19点开始一直到25日晚23点,他们一班人走遍19个小区、5955户家庭,进行全域、全面的宣传、发动工作。为全面迎战做好准备。
大年年初一。江滨新寓社区和14个物业、五个自管小区、十个网格支部并肩作战,一方面按上级指要求对武汉及湖北返宁人员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隔离思想说服和执行。一方面他们结合社区实际对辖区物管、无物管小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协助物业、自管负责人对辖域内22门岗设卡,进行封闭管理,限制人员进出,必须把居民安全牢牢锁定在小区内。另一方面我们当天起对所有外来返宁人员进行造册登记。
钱融融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第一时间对网格舆情进行梳理、疏导,及时向居民宣传新冠科学防控知识、居家隔离监督、沟通、交流和周边居民的正确对待、情绪稳定。严格落实、并帮助物业、自管小区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杀工作。同时顺意民心民意,及时调整网格志愿者力量,带领社区二级党支部、党员志愿者,成立疫情管控、应急、保障、宣传、居家服务、隔离监测、心理关爱等若干个工作小组,聚焦居民需求,开展防疫产品和居家生活物资代买代购、团购、代送活动。开展鳏寡孤独人员、空巢家庭、独居老人、失独家庭等特殊家庭生活关爱、照料活动。开展居家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居家照料、环境消杀等活动。负责社区团购代购活动的第四党支部的党员们积极认领了社区党委安排的门禁“指手套”制作工作。上下齐心就是为了方便居民居家生活和居家隔离,有效避免他们与外界过多接触,确保居民居家安全。始终做到外围管控有力度,内部关爱有温度。
事实证明,在钱融融的带领下,江滨新寓社区党委和新一届二级党组织经受住了考验,在疫情防控中,社区一班人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新和园社区主任周宏
面对疫情,南京各社区的基层工作者日夜坚守防疫第一线,不怕吃苦、不畏艰难,严防死守。
今年44岁的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新和园社区主任周宏,就是众多社区防疫“战士”中的一员。
2月2日早晨8点半,当整座城市刚从安静中醒来,周宏已来到社区办公室。作为党员,她每天都自发地比规定时间早半小时到岗,安排当天工作计划。《新和园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挂图作战表》是周宏每天的“作战”依据。
新和园社区共有3341户住户,其中还有不少学区房租客。眼下返宁人员增多,人员流动性大。“居家健康观测40人,已达14天观测时间17人,有发热症状0人……”周宏一边熟悉着数字,一边用笔做着标记。对于每个居家隔离人员的情况,周宏都了然于心。身为网格员之一,开会、巡逻、排查、汇报……这些成了周宏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
10点半,周宏收到了志愿者送来的5个老旧小区出入口执勤人员安排表。“现在是防疫关键期,我们对辖区所有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各小区仅保留1—2个出入口,需要增派人员对进出小区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监测”。周宏说。“一天打四五十个电话是家常便饭,手机熬不到中午就没电了……”周宏说道。社区里自我居家监测居民多,提出的要求也是五花八门。
4天前,有一户老两口因为儿女相隔半月陆续从武汉回宁,导致原本在家的两位老人需要接受二次隔离。近一个月不能出门的他们逐渐产生了逆反情绪。除了安抚好老人情绪,周宏还需要做好周全的工作以防其外出,同时更要为他们的生活做好保障服务。“周主任,我要买10个苹果”“我网购的菜,麻烦帮我去小区门口取一下”“我要帮孩子复印教辅材料”……只要要求不过分,周宏都尽量满足。“每个居民都是平等的,隔离期间的他们更需要理解与帮助,隔离病毒不能隔离了爱。”宽宏大量的周宏不仅获得了许多人的称赞,更感动了原本不配合隔离的老两口。没有休息日、没有午休,疫情以来,周宏和同事们一直在连轴转。
下午3点,周宏前往各小区,对废弃口罩回收、隔离人员有无外出、物业“小喇叭”有无作业、警示横幅有无挂起等情况巡逻。“有时候一天走2万多步,真想一屁股坐在地上休息。”周宏笑言。除了巡逻,她还要及时处理志愿者招募和岗位协调等案头工作。间隙里,还穿插处理了两个12345工单。“有些被隔离人员不能进行自我心理疏解而打12345求助,我们会给予耐心的疏导。但多数居民还是相当理解的,这让我很欣慰,我也希望更多的居民能配合我们的工作。”周宏说。白天没有时间汇总梳理当日情况,只有晚上加班完成。回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9年前,丈夫意外去世给了她重重一击,周宏也曾一蹶不振。从那时起,高血压成了她要面对的另一个“敌人”。周宏说,最严重时,高压飙升至200mmHg。如今面对繁重的工作,周宏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吃药。
多伦路社区书记兼主任徐胜珍
多伦路社区书记兼主任徐胜珍同志心系居民、公而忘私、廉洁自律,在工作岗位认真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从除夕接到防疫通知那一刻起,她就一直身处社区一线,统筹协调上门排查、人员登记、测量体温、宣传引导、“五包一”责任落实等各项工作,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家。
徐胜珍的父母年迈,爱人是一名海员,常年在海上工作,孩子高三在读,正是准备高考学业繁重的时候。春节前徐胜珍接到哥哥打来的电话,得知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发骨折引起心脏病并发症,情况危急希望她能赶回去照顾母亲几天。然而社区防疫工作繁忙,原本打算初一回山东照顾母亲的她毅然放弃请假,只是简单打了一通电话给哥哥希望他理解。
2月2日,徐胜珍的孩子突然被狗咬伤,孩子手指的肉都被咬掉了一块,鲜血直流,徐胜珍帮他简单包扎,先赶往社区安排好所有工作之后,才匆匆回家把孩子送到医院治疗。仅仅1小时候后又回到工作岗位,带领社工全力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防疫工作中。“目前正是全方位无死角摸排的特殊时期,我不能走开,家里没什么可担心的,他是小男子汉,自己一定能照顾好自己。”她说着,眼里闪现出一丝愧疚,突然有了泪光。一个多月以来,孩子没有按时吃过一顿饭,都是靠泡面和速冻水饺自己解决。
社区的防控措施严格,部分居民往往不能够理解,多次在卡口和工作人员争执。徐胜珍总是耐心解释并安抚居民情绪,把温柔的一面留给居民,委屈和辛酸总是一个人默默承受。
徐胜珍的心里永远装着老百姓,早已习惯了每天起早贪黑、马不停蹄的工作状态。在她的带领下,社区截止到目前没有出现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用最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社区的防疫重任,是最美防疫先锋。
五所村社区书记陈娜
疫情防控就是命令,人民安全就是责任。面对突然到来的疫情,五所村社区书记陈娜带领社区社工及党员干部全力应战,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五所村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安全网”。
她所在的五所村社区共有居民3231户,而社工工作者加上她只有8名。从1月23日接到街道疫情防控电话后,她电话跟家人交代几句后就奔赴到防疫工作的第一线,她一到工作岗位就带领社区社工、骨干及志愿者逐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开始张贴通告、悬挂横幅、组织党员志愿队利用小喇叭在社区内循环宣传防疫知识,另一方面组织人员连夜摸排每一户的信息,力求做到一户一档、一日一排。白天她和社工一起开展“敲门行动”,走进网格摸排情况,忙不过来就晚上加班进行摸排。疫情来的突然,造成防控初期社区居民十分恐慌,生怕身边有疫区来宁的人员。以至于她一天最多时候能接到居民的各种“举报”电话三十多个,为确保电话的真实性,她每户都要上门核实情况,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没有一天能准时下班。手机24小时处于随时待命状态,做到居民的电话随时响应,做到让社区居民安心,避免引起居民不必要的恐慌。
防控疫情期间,她都在与居家隔离人员“最近距离接触”,在防护措施只有一个口罩的情况下,承担着随时被感染风险,她从不畏惧,在做好各类防疫工作的同时还做到了保障居家观察人员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疏导,为减轻居家隔离人员的身心压力,她与每一户隔离人员互加了微信,结束了每天的忙碌工作后,她都要一一和他们通电话,了解他们的情况,询问需求,安抚他们的紧张情绪。在收到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需求时,她主动承担起了代购跑腿员及定期消毒清除垃圾的工作,不但得到了居民的称赞,也打消了周边邻居对他们的排斥情绪和不安的顾虑。
五所村社区拥有71幢居民楼,分布3个片区,其中2个是无物业的开放式老旧片区,还有1个是有着54幢居民楼的大型小区,为做好小区的封闭管理,在疫情物资短缺期间,她一边带领社工、志愿者、所属领导及科室自己找资源,从搬运到捆绑做到科学精密地封堵小区,优化管理;为做到外防输入,并考虑疫情期间不宜人员聚集,她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紧急召集了189名志愿者仅用一夜的时间将临时出入证发放到户,做到小区凭证进出。
“您好,现在是疫情防控期,请配合我们测一下体温,出示一下证件。”这是她每天要重复无数遍的话,站在出入口,她只认证不认人,每一次发现外小区居民企图进入小区,她都严词拒绝。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居民们都玩笑地说她“大疫灭亲,六亲不认”。
在这场防疫仗中一件件的事情都表现出了她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社区工作者对待人民工作的高尚品德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要有党员冲在第一线,她深知作为共产党员,唯有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相信党,相信人民,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打赢这场防疫仗,给党给人民交出一份最完美的答卷!
塔桥街道金陵新四村社区党委书记张明璀
率先垂范 她始终坚守防控前线
对拥有20年党龄的张明璀来说,疫情面前就是考验党员的关键时候,要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身为社区书记的她必须冲在一线。一开始开展排查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张明璀除了安排好每日工作还要不停答疑解惑。
居民不配合的她就加大宣传,挂横幅、贴宣传画、自己录制通俗易懂的小喇叭防疫广播循环播放;外来人员不主动报备的她就通过民警查询住址,上门核实、登记、发放告知书;社区人手不足时她就自己填表、领物资、上报防疫信息……她的率先垂范,给疲于工作的社工们带来很大激励和信心。
整合力量 她“绘制”社区联防联控图
疫情到了最吃紧的时刻,不得不增加人手,共同“作战”了,张明璀连夜发布“志愿者招募令”,号召党员、楼栋长、热心群众为防控疫情加油助力。短短几天,来自区级机关、街道、小区等50多名志愿者,投入社区防控疫情第一线。有患哮喘病的老党员师结石、有从公安系统退休下来所长丁志明、有正准备考研的95后张泽清……
为了便于管理,张明璀还成立了3个小区临时党支部。其中金陵新三村、四村是无物管的开放式小区,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为认真做好来往车辆和人员的劝返工作,强化小区人员的相互隔离,张明璀向街道申请第一时间封闭了6个出入口,并设立党员志愿岗2个,安排临时党支部党员轮流值守。
全心服务 她兼职“采购员”和“心理医生”
金陵新四村宝象花园小区前期出现两例确诊病例,小区一直实行封闭管理,业主买菜成了“头号难题”。张明璀多方联系,寻找供货平台,在热心党员张文雷的帮助下,建立了小区肉类果蔬团购微信群,700余户居民不出小区,就能每天吃到新鲜菜。
2月12日晚10点,深夜,张明璀接到居家隔离人员冯女士的求助电话,便立即从社区赶了过来,一边询问身体情况,一边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胸闷、心慌,想到前几天自己住的楼栋有一户疑似病例,冯女士可吓坏了。张明璀指导她保持镇静,开窗通风,并隔着窗口不停安慰她,经过医生仔细检查和服药,半小时后,冯女士不适症状明显缓解。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居民,由于辖区有确诊病例了,就担惊受怕,我请教了医生朋友,也经常在网上学习如何正确应对疫情,帮助这些居民疏解心理压力,向他们传递积极能量。”张明璀说,她把手机设置成了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还经常在微信群、QQ群转发官方的文章、通告,“让疫情透明,才能让居民安心。
小市街道黄家圩社区党委书记吴暇
在黄家圩社区有这样一位社区书记,她叫吴暇,母亲生病住院一个多月,一直忙着年底各项工作,抽不开身去看望母亲,就跟母亲承诺过年一定好好陪陪她。刚卸下工作,准备看望母亲的她,在接到疫情防控的命令后,毫不犹豫回到社区,投入到防控一线。
年三十,她带着带领7名平均年龄48岁的社工队伍,工作到凌晨2点,大年初一天不亮,又开始进行拉网式排查,就这样连续工作30多天,终于做到辖区4259户居民无一遗漏。摸排工作很辛苦,过程也会碰钉子,有的居民对社区排查工作不理解,甚至排斥挖苦,这给社工们造成一定的打击。吴暇自己带头干,鼓励社工变通办法,坚持沟通,在她的鼓舞下,社区队伍克服种种困难,全盘“扫描”排查,马不停蹄走家串户,共自排出重点地区和关注地区69人,全部实现五包一管控,并成功防范了一起重大疫情,没有扩散到一户一人。她关心关爱居家隔离人员,帮助送快递、买菜,生活和情感上的关心,使居家隔离人员心更安了,都能积极主动配合工作。疫情管控期间,她还带着社区人员化解居民矛盾纠纷100多起,上门走访慰问80多位独居老人和10多户失独家庭。
全面摸排为内防扩散打下了坚实基础,要做到外防输入,就要做到进出人员清楚,就要管理好卡口。社区辖区有23个出入通道,无物管院落19个,为了合理安置卡口,她带领社区社工和街道挂钩科室领导、街道疫情指挥部反复磋商、拿方案,将19个通道分网格合并管理,最终设置6个卡口实现对21个无物管小区管控的长效管理。她每天都会到所有卡点看看,了解外来回宁人员登记信息,讲解值守工作方法,避免因设置卡口产生的矛盾。时间长了,开始管控压力最大的泰和园小区,现在居民能自觉配合检查。
现在,随着返城高峰、企业逐渐复工,返宁入宁人员不断增多,黄家圩邻近火车站,排查防控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吴暇组建了回宁人员微信群,在群里推送相关信息,统一解答回宁人员的问题,外来人员登记有序进行。
从除夕夜至今,她每天工作到十一二点,未有过片刻停歇,因为爱人也在抗疫一线,上高中的儿子只能一个人在家,孩子天天吃方便面,满嘴起水泡,她觉得对不起孩子、对不起父母,然而想想辖区内一万多居民安全还需要她守护,她还是选择继续在第一线战斗,用满腔热血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中央门派出所社区一级警长龚卫珍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节日的祥和,在这场硬仗背后,有很多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因身着一身警服而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中央门派出所龚卫珍同志在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作为,发挥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连续作战,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始终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连续奋战,担当奉献,筑牢疫情防控墙
大年初二刚刚接到返岗命令,龚卫珍同志便立刻驾车从老家返宁,按照一级响应相关要求,投入到社区防疫一线工作上来。工人新村社区面积0.28平方公里,3个小区,1个自然院落,10余个场所,3500户,11000余人,她多次对接街道办、社区以及卫健、防疫等部门,随时接收上级公安机关推送的数据,全力做好武汉来宁重点关注人员信息落地核查、跟踪随访、接送诊治以及隔离治疗等相关工作,排查工作必须近距离接触武汉来宁人员,则意味着感染风险及其大,但在这场与时间较量的战争中,她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在这个潜在风险中摸清一线实情。
做实做细,源头管理,疫情防控不缺位
龚卫珍同志结合“梳网清格”大排查重点工作,严格逐项访查到位,每天加班加点,在各居民小区排查车辆,入户核实人员,查清武汉返宁人员的返宁时间、同行人员及在宁落脚地、联系方式等有效信息,全面夯实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基础,确保基础信息全面见底,做到数据更新及时,最准最快报送至上级部门。她坚持战时每天都下社区,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讲解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在小区活动广场等人员聚集场所进行劝离,对辖区六家棋牌室进行检查并要求暂停营业。隔离病毒,接近温情,对于需要居家隔离的人士,她耐心做好政策宣传和温情劝导,并日常协同社区为隔离住户送去物资和关怀。
用心用情阻疫情,有力有序做工作
2月5日晚,中央门所接区防控指挥部通知,工人新村社区一女性被确诊新型肺炎送往小汤山治疗,但与其一起生活的丈夫和儿子仍在家中。龚卫珍同志接到相关信息后,立即向所领导报告相关情况,同时打电话给患者丈夫叶某了解核实相关信息。她不顾感染危险,赶至社区现场,先安抚叶某情绪,又对其劝导,要求其配合社区和疾控中心进行隔离。叶某反抗情绪较重,她就一直尝试聊天疏导,坚守至次日凌晨五时,叶某终于同意前去集中隔离点接受医学观察。为避免小区居民的恐慌,第二日一早她又在社区继续开展工作,对小区部分居民的反应进行安抚,督促小区门岗管理、楼栋消毒等相关工作。在叶某父子被隔离期间,龚卫珍还多次电话联系叶某父子,安抚他们情绪,并及时将叶某父子的隔离情况汇报上级。
龚卫珍同志曾说:“再累我也不会退,守住社区平安是我的责任!”逆行向前,她誓把毒魔挡在身后,因为身后有深爱的群众;忠诚坚守,她誓扛使命在肩,因为对警察这份职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