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楼区下关街道新民门社区,人口普查员中有个特别的身影——她每次都是周末或者工作日的下午才能到岗,而且还会带着个小女孩。这是为何呢?
这个“特殊”的人口普查员叫何俊,曾经是新民门社区的资深社工。几年前,何俊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选择回归家庭。尽管如此,她仍然时刻关心着社区的工作。得知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社区缺少普查员,何俊主动联系社区书记金岁燕,要求加入普查员队伍,她说:“我参加过人口普查工作,希望我的工作经验能够帮助社区。”
作为参加过上一届人口普查工作的“老人”,何俊给大家带来了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她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帮助制定了“四步走”的普查方法:
第一步,核查房屋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户籍表做分类,同时用疫情期间发放出入证的登记表,对户籍、出租、常住人员进行初步筛选;
第二步,召集所有普查员进行培训,对普查工作详细辅导;
第三步,综合老居民、社保平台、计生平台等各渠道信息,核实常住居民信息;
第四步,协助社区制定上门计划,白天普查员上门,社工做统计及业务工作,晚上社工核对完已普数据,再次上门完善数据。
这样的分步骤操作后,不仅帮助大家理清了工作思路,还大大提高了普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值得一提的是,何俊带来了一名“小小普查员”,就是自己刚上幼儿园的女儿——何昕桐,小名朵朵,一个热情开朗、懂事乖巧的孩子。
每天放学后,朵朵都跟着妈妈来到社区,跟社工姐姐们说:“我来上班了,给我安排工作吧!”她看到社工在贴指导员、普查员公示,主动帮忙贴照片;妈妈登门普查,她帮着拿资料,有时拿手电筒负责照明,还会帮忙敲门,门开后就主动介绍自己说:“我是人口普查员” 。如此可爱的举动,让开门的居民忍俊不禁,往往都会愉快地接受何俊信息采集的请求。
何俊经历了两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带着女儿一起参加,把普查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热心奉献的精神都传递给了孩子。或许,很多年后,这个小姑娘都会记得:我是一名人口普查员。